1)第117章 也不是我想闹饷,这都是文官们逼的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只是正常调动,周遇吉调去了蓟镇喜峰口任游击,防的是喀喇沁那一部;邓茂林本身便是京营客军,这辽事已熄,自然带着援辽客军回原先驻地;祖宽乃祖大寿家丁出身,经祖镇推荐去了关城任职;吴襄是辽东苑马寺卿看中的人,调去宁远整顿马政也属正常。”

  这些任命大多由巡抚袁崇焕提出,蓟辽经略王之臣盖印,毕自肃解释起来有理有据。

  辽阳文臣里还有王廷试,辽东官吏缺额相当多,他在山东官场上的名声还不错,便被火速提拔为辽阳分守道的兵备道员,加的是从三品的布政参政官衔。

  李昊转向老王王廷试,“辽南、辽阳几地囤积了多少口粮、草料?”

  从粮草判断大明对自己的态度最合适,若王之臣、袁崇焕等人实心办事,那辽南的金州、旅顺一带囤积的粮食能让辽民、前锋镇将士撑到明年开春。

  如果粮草不够,便说明囤积的粮草在觉华岛、山海关、天津等处,辽东官员准备用粮饷控制前锋镇将士。

  “回禀大帅,路上转运困难,辽南囤积的粮食要么在旅顺,要么在海州。下官只负责辽阳和沈阳前线的粮饷转运,对辽南粮草掌控不多。”

  这些将军里,就数曹变蛟怨气最大,他大伯最大的战绩便是在义州城外拿住了五大营的几个酋首,可经略府觉得这个功劳一般,只按小功算了。

  “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王之臣、袁崇焕的意思?”

  “这玩意儿叫没奈何,一个冬瓜用一千两银子浇筑而成,总重六十二斤半,我抱起来都嫌沉。你们猜猜,这玩意儿在南边官员家里有多少?”

  这俩确实是人才,以后能用得上,如今还需要拿他们给各路兵卒做文章。

  李昊最后问道。

  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毕自肃连声高呼冤枉,“李大帅,其中必有联络不当之处,容我们细细分辩。”

  王廷试脑子比他上司好使多了,当场表态:“下官催督过登州、登莱粮饷,也算有用之人,愿为大帅做转运管辖粮草之胥吏。”

  一听粮食,李昊便明白了七八分。

  总兵官先瞪着眼睛,直接将闹饷的调子定下来。

  “经抚定策,我执行罢了。”

  “这就是他俩逼着我去觉华岛、山海关要粮了。”

  草料决定战马、畜牲的生死,此前辽镇的衰落,便是因为援朝战争时在半岛饿死了两万多马匹。

  “好极了,各将把能带动的兵卒都往锦州那片带,等闹饷的弟兄们到齐后,咱直接去山海关要饷银、要官职。”

  “功狗这话辱人了,待闹到山海关下,让王之臣交这人出来,砍头为大曹将军出气。”

  毕自肃等的就是这句问话,他献宝似地回道:“届时便请李帅移驻广宁,百姓与战马也跟着去锦州、宁远,觉华岛与山海关有粮,如此两难自解。”

  汇集大军需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