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100章:敦煌学_我在北大学考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所以才有商务印书馆的“百衲本二十四史”,当时可谓“二十四史”的最佳版本。

  但是传统的“二十四史”没有标点,没有断句,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。

  五十年代,由国家领导建议,集中当时全国史家,对“二十四史”进行校订,加上标点,是为标点本“二十四史”,实为“二十四史”的最佳版本。

  所以,这些书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标点符号。要没这版本,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二十四史,好吧,就算有标点符号,要是没有译本,普通人也看不懂。

  不过苏亦听到范长流这项工程,他才恍然大悟。

  原来,王利器跟邓广铭先生除了早年间的情谊,73年代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段共事经历。

  难怪,可以把对方挖过来北大开课。

  当然,王利器最为出名的并不是他的作品,而是他“两千万富翁”的名号。

  因为后来他整理古籍将近两千万字,大有成就。社会上“万元户”兴起的时候,他被人们称为“两千万富翁”。

  能够有这样一个称号,可想而知,王利器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成就有多深厚。

  北大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个先生来开设古文选读,何其之幸。

  只不过这种幸福,对于当下的北大历史系学生来说,还未能感知罢了。

  因为古文,对于刚入学的历史系新生来说,太枯燥了。

  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是读不懂的。

  所以面对这帮子愁眉苦脸的家伙,苏亦也算是找回一点点自信。

  之前在蔡美彪辽金元史的课堂上,他也被打击得不要不要的。

  相比较之下,他对文献的阅读能力就比台下的大部分历史系学生都要强。

  这种强,是能够很明显感受出来的。

  但不管如何,邓广铭先生对王利器是重视的。

  然而,这位“两千万富翁”的调入一直没有进展。

  原因很简单,出版社那边也不想放人。

  王利器的学问之大,出版社的领导要不是瞎子,肯定早有耳闻。

  另外一个商调王仲荦,他是章太炎的弟子,也是邓先生在中华书局整理“二十四史”的同伴,上个世纪50年代,有过一本有名的杂志文史哲,他是三位创办者之一。

  邓先生看中了这位王先生,遂由北大人事部门出面三次去函商调,王仲荦本人很客气,只说:“山大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了”

  不仅如此,山大的人事部门很有意思,他们并不打官腔,也没有委婉的拒绝,而是直接给北大历史系发函说,“我们山大想调你们北大历史系的邓广铭过来,不知可否?”

  这样一来,事情就好玩了。

  邓主任本来决意调王,不想反遭此一回幽默,此后调王仲荦的事绝口不再提起。

  显然,这个年代山大的底气还是很足的,在人文社科方面跟北大相比较并没有逊色多少。

  实际上,王仲荦的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