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五十一 徽商_明末混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唐代徽商渐成气候,到了明代,徽商达到极盛,就连洪武大帝朱元璋,也曾向徽商借过大笔款子充作军费,其中翕县商人江元一次便助饷十万两银子,徽商的实力可见一斑。明朝中叶至乾隆末年,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,足迹遍布全国,甚至把经营范围延伸到了东南亚。徽商讲究义利兼顾,提倡以诚待人,以信接物,发达了也会大力回报家乡,算是比较有节操的,因此口碑一直不错。不过,经商看似风光,却也很辛苦,三年不归家,新婚别离,对于徽商来说都是寻常事情,他们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著称,哪里有商机,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。今年大旱,河南的小麦普遍歉收,粮商陷入了货源短缺的困境,不得不下大力气寻找新的粮源,哪怕再小的也不肯放过,而舞阳县军田的小麦收成还过得去,他们自然不会不知道,都不等杨梦龙放出风声来,便有人找上门来了。

  程骥谦虚的说:“程家虽然世代经商,但是生意一直没有做大,算不得徽商世家。”朝杨梦龙拱拱手,说:“千户大人,在下专门经营粮食,而今年河南境内粮食普遍歉收,只有千户大人的军田收成还不错,所以在下想请千户大人允许,将余粮售予在下,在下一定会给大人一个公道的价钱。”

  杨梦龙纳闷了:“河南境内粮食普遍歉收是没错,可还是有不少地方收成不错的,实在不行,湖广那边还有稻谷嘛,老兄你怎么就看上我地里那点粮食了?”

  程骥苦笑:“千户大人有所不知,贩粮这一行是有讲究的,每个粮商都有自己的粮源,贸然跑到别人的地盘去收购粮食是会犯众怒的。”

  杨梦龙一拍脑袋,说:“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,南阳就是你的粮源对吧?”

  程骥还是苦笑:“在下本钱微薄,哪里有这个能耐掌握这么大的粮源?在下的粮源无非就是舞阳c泌阳c叶县这三个县,就这点地盘还得与好几家粮商竞争。”其实他的地盘比这还要小得多,那位专门跟杨梦龙唱对台戏,却让杨梦龙喊打喊杀的田老爷是他最重要的粮源,每年他都要从田老爷那里收购上万石小麦,贩运至河北c山西,赚取利润。可今年田老爷的田由于干旱和害虫轮番折腾,大面积失收,已经没有能力向他提供这么多粮食了,倒是与田老爷当邻居的舞阳千户所的军田收成不错,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上门来,收购余粮,总得想办法把缺口补上,不然的话他是要亏本的。

  杨梦龙问筱雨芳:“算出来了没有?我们大概能拿出多少余粮出售?”

  筱雨芳想都没想,一串串数字飞快的往外蹦:“我们共有军田四万七千亩,共种植小麦四万一千亩,由于干旱和虫害,至少六千亩小麦成片枯死,不得不中途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