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二十四 天雄军4_明末混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多,民以食为天,农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办这么多作坊,工钱比土地产出多得多,那不是引诱农民放弃土地,到作坊工作嘛,如此一来,农耕荒废,粮食减产,那还得了!但是都这么长时间了,据他搜集到的信息,南阳那边没有出任何乱子,作坊越办越多,人口越来越多,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,越来越繁荣了!这说明杨梦龙的办法是管用的嘛,既然有这么好的经验,为什么他不去借鉴呢?对,一定要严收商税,也许我管不了整个北直隶的商人,但至少想跟我做生意就得老老实实的交税!

  实在是缺钱缺得狠了的卢大人决定,秋收之后就办点作坊,征收商税。

  大名c顺德c广平三府今年都获得了难得的丰收,特别是卫所军田,产量相当惊人,三十万亩麦田,仅收获的小麦便多达七十万石之多,十万亩土豆,产量更在一百四十万石以上,可以说,明朝中后期还没有哪个卫所能获得这样的大丰收,军户们笑逐颜开。这惊人的产量让卢象升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朝廷的视线内————文武双全,既能治理地方,屯田生产,又能领兵打仗的人在哪个朝代都匮乏得很啊!

  当然,舞阳卫那边的收获更加丧心病狂。舞阳八万亩小麦产量普遍在三石以上,有些将近四石,四万亩土豆的产量普遍多达二十五石!

  也就是说,这舞阳一地,就收获了二十四万石以上的小麦,还有上百万石土豆,这样的产量,让卢象升瞠目结舌,自叹弗如。不过,其他卫所的军田收获则没有这么理想,小麦的亩产量都是两石左右,三石的很少,土豆的产量也不足二十石,说到底还是因为那边基础差,肥料供应远没有舞阳这边充足,管理也没有这边到位。其他几个千户所都在抱怨杨梦龙偏心,把大多数磷肥都给了舞阳千户所————两次丰收摆在面前,谁还不知道磷肥这个东西可以增产,那他一定是天字第一号白痴了!

  跟丰收相对应的是税收辽饷又涨了,而且还涨了不少。关宁军正在修筑大凌河城,筑城可是要钱的,这钱从哪出?当然是从老百姓身上出,本来明朝上亿人口,修城的费用摊下来,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不算什么,但是再加上其他的苛捐杂税就要命了,最最要命的是税吏在经手的时候时常给翻上一番甚至两番,朝廷每一次加收赋税都是这帮王八蛋发财的好机会,一分银子的税敢收到三分甚至五分去,不交?不交你就是暴民,杀你哟!北方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艰难,而陕西老百姓则干脆就活不下去了,流民蜂起,饿蜉遍野,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拖家带口逃向河南河北,而且不是十个八过,一来就是一千数百,一批紧接着一批!

  不管当道诸公怎么粉饰太平,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