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七十九 女兵回家记_明末混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浙军将士,在登州城里为一件旧衣服,一个脸盆大打出手的川军士兵,骨瘦如柴的东江镇军民,都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,令他不寒而栗。

  大明,真的气数已尽了吗?

  如果说还有一个人能救大明,恐怕就是这个躺在他身边睡得口水直流的娃娃脸了吧?

  十二月下旬,杨辰月回到了舞阳。一年的从军生涯让这名川妹子越发的英气逼人,偶尔照照镜子,自己都险些认不出自己了。她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成为一名军人,尽管是女儿身!才离开了几个月,舞阳似乎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一种新奇的货物充斥市面,那就是亚麻。舞阳卫种下的两千亩亚麻大获丰收,大家在那帮洋鬼子的指点下将亚麻沤制,然后剥取纤维晒干,用那细细的纤维织布。舞阳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亚麻加工厂招工的信息,十六岁到四十岁都要,像熟手的纺织工,工资都开到二两银子一个月,还包吃住了。亚麻布在市面上随处可见,虽然不像棉布那么细致,但是胜在结实耐磨,透气舒爽,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,实在是太实用了,因此一经推出马上大受欢迎,供不应求。虽然现在还只能在南阳一带卖,但是大家相信,这一美妙的作物迟早会畅销大江南北的。

  杨辰月弹了弹自己的军装,露出一丝微笑。在大家还不知道亚麻为何物的时候,她们这些女兵就穿上亚麻制成的军装了。她拦下一辆马车,说:“去盐田!”

  马车载着她和好几个同路的人,直奔盐田而去。这种马车就是南阳的公交车,每个县都有,一车可以载十几个人,往返于各个乡镇之间,给点车费就行了。

  盐田的规模又扩大了,挖得性起的盐工又打了三口盐井。越来越多的盐工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人口众多的镇子,由于他们工资相对较高,花钱也大方,陆续有商贩跑到这里来开设店面,生意还挺不错的。现在盐田已经放假了,盐工们开始为过年的事情忙活,家里有适龄儿女的该趁着这个时候去串串门,相个亲了,年货也该着手准备了,有人甚至一早请了假回四川,要把家人也接到这边来。杨辰月一到盐田,左邻右舍都惊讶的叫:“哟,杨家的妹子回来了!”她那一米七多的个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这么显眼,这里又有不少人是看着她长大的,看到她回来,自然要跟她唠嗑一番,要拉她进屋里让她讲讲军队里的事情。盐工们就是这么热情而且淳朴,不会玩虚假的那套,在这里,一个孩子端起饭碗能吃通村,不管谁家做了点好吃的看到门口有小孩都会叫进来给一点。但是,在这里做错了一件事往往要挨好几顿打,比如说杨辰月的弟弟放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撒尿,让一个大人看见了,二话不说照着屁股就是几巴掌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